2011年中超积分榜最终排名
- 广州恒大 – 68分(20胜8平2负)
- 北京国安 – 53分
- 辽宁宏运 – 50分
- 江苏舜天 – 49分
- 山东鲁能 – 47分
- 青岛中能 – 44分
- 长春亚泰 – 43分
- 杭州绿城 – 42分
- 陕西人和 – 41分
- 天津泰达 – 40分
- 上海申花 – 37分
- 河南建业 – 36分
- 大连实德 – 35分
- 南昌衡源 – 29分
- 成都谢菲联 – 27分(降级)
- 深圳红钻 – 23分(降级)
赛季亮点与关键分析
-
广州恒大的统治力
作为升班马,恒大在韩国名帅李章洙的带领下,凭借巨额投入引进孔卡、穆里奇、克莱奥等外援,以及郑智、郜林等本土国脚,以领先第二名15分的巨大优势夺冠,他们的进攻火力(进67球)和防守稳固(失23球)均冠绝联赛,开启了中超的“金元足球”时代。 -
传统豪门的衰落

- 山东鲁能(卫冕冠军)仅列第5,暴露阵容老化问题。
- 上海申花(第11名)陷入动荡,外援阿内尔卡虽加盟但未能挽救颓势。
- 大连实德(第13名)逐渐没落,预示老牌球队的生存危机。
-
中游球队的崛起
- 江苏舜天(第4名)和辽宁宏运(第3名)表现亮眼,尤其是舜天在德拉甘执教下踢出高效反击,为次年亚冠资格奠定基础。
- 北京国安(第2名)延续稳定发挥,成为恒大时代初期的主要竞争者。
-
保级战与遗憾告别
成都谢菲联和深圳红钻降级,后者曾是中国足球重镇,但财政问题导致竞争力下滑,深圳的降级也折射出中小俱乐部的生存困境。
2011赛季的深远影响
- 恒大模式颠覆联赛:恒大的成功刺激其他球队加大投入,中超进入“军备竞赛”阶段,外援身价和薪资水平飙升。
- 青训与本土球员的隐忧:尽管外援主导比赛,但本土球员表现空间被压缩,长期影响国家队人才储备。
- 商业价值提升:恒大效应带动联赛关注度,为后续版权售卖和资本涌入埋下伏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