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的NBA选秀曾被媒体称为“史上最弱选秀年”之一,缺乏像詹姆斯、杜兰特这样的超级新星,甚至选秀前就被贴上“天赋平庸”的标签,然而十年后再看,这一届球员却以逆袭的姿态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,从“水货状元”安东尼·本内特的争议,到扬尼斯·阿德托昆博(字母哥)的MVP成长之路,2013届选秀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与励志色彩。
选秀夜的失望与争议
当年的状元秀安东尼·本内特(骑士队)成为NBA历史上最令人唏嘘的选秀案例之一,作为首位加拿大籍状元,他职业生涯场均仅4.4分,辗转多队后黯然离开联盟,与他同届的榜眼维克多·奥拉迪波(魔术队)和探花奥托·波特(奇才队)虽有过高光时刻,但受困于伤病,未能达到预期高度,选秀夜的“平庸”评价似乎一度被坐实。

逆袭的希腊怪物:字母哥的崛起
2013届选秀真正的宝藏藏在第15顺位——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的扬尼斯·阿德托昆博,这位来自希腊的瘦长少年,从场均6.8分的新秀成长为两届MVP(2019、2020)和2021年总冠军得主,字母哥的进化彻底改写了这届选秀的历史意义,他的故事也成为NBA“养成系巨星”的典范。
其他隐藏的瑰宝
- 鲁迪·戈贝尔(第27顺位,爵士队):3次DPOY(最佳防守球员),联盟顶级护筐者。
- CJ·麦科勒姆(第10顺位,开拓者队):常年稳定输出20+的得分手。
- 史蒂文·亚当斯(第12顺位,雷霆队):蓝领中锋的标杆,团队精神代表。
这些球员证明了2013届选秀并非“全军覆没”,而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检验价值。
历史重估:从“水货”到“厚积薄发”
2013届选秀的特别之处在于,它颠覆了人们对“天赋”的单一认知,字母哥、戈贝尔等球员并非依靠大学时代的耀眼数据,而是通过NBA体系的打磨和自身努力实现蜕变,这也让球队管理层开始反思:选秀不应只看即战力,潜力与培养环境同样关键。
十年后再看2013年选秀,它像一部反转剧——开局低迷,结局惊艳,字母哥的传奇为这届选秀赋予了新的定义:不是所有巨星都诞生于聚光灯下,有些伟大需要时间证明,而对于球迷而言,这或许正是体育竞技最动人的魅力所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