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杨树下的乒乓少年
初夏的午后,阳光透过白杨树叶的间隙,在水泥乒乓球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十六岁的林小枫握着球拍,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,在台面上溅开一朵小小的水花。
这座位于城郊的老旧乒乓球馆,是林小枫每天放学后必来的地方,斑驳的墙壁上挂着"友谊第一,比赛第二"的褪色标语,角落里堆着几箱训练用的旧球,最引人注目的是场馆后窗外那排挺拔的白杨树,每当风吹过,树叶便发出沙沙的声响,像是不知疲倦的观众在鼓掌。
"手腕再放松些!"陈教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这位退役的省队选手总爱穿着洗得发白的运动服,口袋里永远装着几颗备用乒乓球,他拿起球拍示范动作时,林小枫注意到他右手虎口处有一道月牙形的疤痕——那是二十年前全国锦标赛上留下的纪念。
训练结束后的傍晚,林小枫常坐在白杨树下的石凳上擦球拍,他会仔细地撕下胶皮上的灰尘,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什么珍宝,树影在他专注的脸上游走,时而明亮时而晦暗,不远处的球馆里,传来新一批小学员们稚嫩的喊叫声和乒乓球清脆的弹跳声。
全市青少年锦标赛前夜,一场暴雨突然来袭,林小枫冒雨赶到球馆时,发现陈教练正独自在漏雨的屋顶铺塑料布,他们沉默地并肩工作,雨水混合着汗水流进衣领,当最后一块漏洞被堵住,陈教练突然说:"我年轻时也像你一样,总觉得乒乓球就是整个世界。"他的目光穿过雨幕,望向远处隐约的城市灯火。
决赛那天,阳光出奇地好,白杨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将细碎的光斑洒在林小枫的球台上,决胜局15平的关键时刻,他忽然听见看台上传来熟悉的咳嗽声——是住院两个月的陈教练偷偷溜来了,那一刻,林小枫感觉手中的球拍似乎有了生命,最后一个弧圈球划出完美的轨迹,在对方台面上弹起时,他看见陈教练站了起来,那道月牙形的伤疤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
领奖台上,林小枫望着场馆后窗外的白杨树,它们挺拔的身影让他想起陈教练常说的话:"乒乓球就像这些白杨,看起来是独自生长,其实地下根系早已相连。"风吹过树梢,沙沙声仿佛在回应这个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