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NBA选秀,被低估的选秀大年,暗藏巨星光芒
2013年NBA选秀曾被媒体称为“小年”,缺乏像詹姆斯或杜兰特那样的超级新秀,十年后再看,这届选秀却涌现出多位全明星球员和冠军核心成员,甚至改变了联盟格局,本文将回顾2013年选秀的亮点、球员成长轨迹,以及它如何逆袭成为“潜力股”的一届。
选秀概况
2013年6月27日,NBA选秀在纽约布鲁克林巴克莱中心举行,克利夫兰骑士队手握状元签,却因缺乏顶级天赋而陷入“选择困难”,骑士选中了来自内华达大学的大个子安东尼·本内特,这一选择后来被称为“史上最水状元”之一,榜眼维克多·奥拉迪波(魔术)和探花奥托·波特(奇才)的职业生涯也充满起伏,但本届选秀的真正价值藏在首轮中后段和二轮秀中。
逆袭的巨星们
-
扬尼斯·阿德托昆博(第15顺位,雄鹿)
“字母哥”从希腊二级联赛的瘦弱新秀成长为两届MVP、总冠军和FMVP得主,堪称2013届最大惊喜,他的崛起彻底改变了雄鹿队史,也证明了球探眼光的重要性。 -
鲁迪·戈贝尔(第27顺位,掘金→爵士)
法国中锋成为三届DPOY(最佳防守球员),撑起了爵士队的防守体系,并帮助森林狼在2023年重返季后赛。 -
CJ·麦科勒姆(第10顺位,开拓者)
从利拉德身边的二当家到鹈鹕队的关键得分手,麦科勒姆用稳定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 -
二轮遗珠:
- 史蒂文·亚当斯(第12顺位,雷霆):蓝领中锋的标杆,职业生涯效力多支争冠球队。
- 丹尼斯·施罗德(第17顺位,老鹰):德国控卫辗转多队,2023年帮助湖人打进西决。
选秀的教训与启示
- 天赋评估的局限性:本内特、奥拉迪波等高位秀的坎坷说明,身体天赋并非成功的唯一标准。
- 国际球员的崛起:字母哥和戈贝尔的成功,加速了NBA对海外球员的重视。
- 低顺位淘金:2013届证明,耐心培养和球队体系能挖掘出隐藏的瑰宝。
2013年选秀初期被贴上“平庸”标签,却以逆袭的姿态载入NBA史册,字母哥的统治力、戈贝尔的防守影响力,以及众多角色球员的贡献,让这届选秀成为“厚积薄发”的典范,或许,真正的选秀赢家不是当年手握高顺位的球队,而是那些慧眼识珠的经理人。
(完)
注:如需补充具体数据或球员生涯细节,可进一步扩展。